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通知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范围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诚邀编委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主   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   办: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教育科研导刊》杂志
      编辑部
社   长:郭学进
总   编:高雪
副 总 编:李树民
编辑部主任:孙婉容
外联部主任:赵学平

顾   问:罗志高 郭 林 姜长山

编   委:(排名不分先后)
  王 敏 黄喜利 陆小红 李荣玉
  周爱民 曾 旭 梁 波 栾 骏
  任一名 占欣荣 赵建刚 王桂娟
  张显林 黄晓丹 龚朝阳 刘华明
  李富光
编辑部电话:010-57126718
投稿 邮箱:jykydk@163.com
网   址:www.jykydk.com
来稿 请寄:北京市昌平区政府街
      邮局102200-34号信箱
出   版:《教育科研导刊》杂志
定   价:每期15元

教研探索 教育创新
教学研究 素质教育
教学实践 经验交流
学习与思考 学以致用
师德师范 外教体会
信息化教学 健康教育
改革创新
您是如何知道本网站的?
  
百度,雅虎等搜索引擎
网络实名
各大教育论坛
友情链接
朋友介绍
其它
  期刊目录
首页 > 刊社动态 > 期刊目录 
 
 
基于核心素养下习作例文教学摭谈-----王瑞静
 
    
 
——三(下)习作单元习作例文之教法举隅
 
王瑞静
陕西省西安市宏景小学  710018
                
“习作例文”,顾名思义,是为小学生的习作而专门编写的作为“例子”的文章,是小学生习作的范例。对这种课型,在处理时,重在“用”,而不是“教”。教学中一般不必对例文的内容作过多讲解,也不必对字词学习提出过多要求,要避免将例文当作略读课文去教。那么,如何让“习作例文”这种课型,科学而真实地基于核心素养在构建习作单元教学中发挥作用?我认为,理清点、线、面的关系尤为重要。
一、点的确立——探寻训练要素
纵观整个单元,我们不难发现“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培养想象的能力,开创自己的想象”是本单元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带着这样的教学使命,我们在解读课文、链接生活、研究教学的时候,自然也就容易发现一个个与单元主题相对应的触发点了:
学习《一支铅笔的梦想》这篇习作例文,要引导学生想一想:一支老憋在抽屉里的铅笔,会有多少梦想?它的梦想可多啦!它可以爬上山坡开出一朵朵花儿,它可以跳进荷塘变成鱼虾乘凉的伞,它可以躲到菜园长成长长的豆角或是伪装成嫩嫩的丝瓜——而作者是不是凭空乱想,当然不是,所有的灵感都是源自铅笔那木质的结构和细长的身段。这篇例文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发就是:想象一定要贴合事物本身的特点。
《尾巴它有一只猫》这篇习作例文,明明是猫拥有一条尾巴,为什么却说成是尾巴拥有一只猫?原来,爸爸妈妈可以拥有小孩子,小孩子也可以拥有爸爸妈妈。狗可以拥有一条尾巴,尾巴当然也可以拥有一只狗。同样,主人可以拥有一只狗,狗自然也可以拥有主人啊!诸如此类,都是源自翻转认识而产生的想象的乐趣。
在例文中,发现并确立一个个这样的点,再由这些点生发出相应的教学实践,我们便能更好地从课文中探索阅读的乐趣与表达的智慧,进而引导学生走出课文,走出课堂,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发现和创造更多、更精彩的想象世界来。
二、线的延伸——解读文本智慧
纵观本单元,以彰显想象的魅力为底色,每篇课文其实都藏着一条隐形的“线”。《宇宙的另一边》以“倒影”为线索展现的宇宙另一边的神奇想象;《一支铅笔的梦想》一文,解读线索可以是“铅笔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有了这样的梦想,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尾巴它有一只猫》一文,解读线索可以是“翻转认识看世界,享受乐趣编故事”。我们只要探寻出解读线索,继而再顺其解读线索延伸,所有段落的教学都可以举重若轻,充满智慧。
三、面的拓展——谋划导读策略
一支铅笔为什么会想着要变成一棵开花的植物呢?因为铅笔杆本来就是由细长的木料做成的。继续往下读,看看作者是沿着怎样的思路展开想象的?我们不难发现,五个梦想全都围绕“铅笔的木头材质和细长的外形特点”展开想象的。那么顺着这个思路,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仿照例文所使用的这种反复的写法继续写:一支铅笔还会有哪些梦想?比如变成老爷爷的拐杖、挑山工的扁担、挑衣服的撑衣杆……我想,诸如这般的想象,绝对不失为丰富而合理的想象。
同样,尾巴它拥有一只猫,我们是不是还可以想象:尾巴拥有一只狗,狗拥有主人……被骨头啃坏了的狗,被考得死去活来的试卷,被学生教坏了的老师,病人把医生治好了等等。总之,在翻转的世界里,一切都可以变得更加新鲜有趣。
这样的教学由点到线,由线及面,富于创新和挑战,既落实了单元主题,又关注了素养养成。点、线、面结合,这是有效开展习作单元课文教学的基本策略。
四、体的建构——印合单元主题
(一)建构课文内容的“体”。
纵观整个单元的内容编排,我们不难发现,每篇课文都在以不同的姿态响应着“想象”的主题。
    《宇宙的另一边》以一组奇特的画面,向我们彰显着另一个世界的神奇魅力;《我变成了一棵树》以美妙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想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丰富乐趣;《一支铅笔的梦想》以铅笔的材质和外形特点引发的一连串梦想告诉读者,想象其实是有基础和依据的;《尾巴它有一只猫》以特立独行的姿态,鼓励学生尝试着在翻转的世界里享受想象的乐趣。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整个单元的课文其实就是一个整体,一个围绕“想象”主题而展开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我们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单元内容的“体”,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揣摩编者意图,探索表达智慧。
(二)建构表达智慧的“体”。
在这些课文中,所有的画面、故事、梦想,其实都可以看作是一场关于“想象”的奇妙旅行。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想象多么美妙、故事多么精彩,想象的发端其实都只是一些寻常的事物:那支铅笔的梦想无论多么离奇和美妙,都逃不出铅笔“木质”“细长”的本质特征;尾巴拥有一只猫固然显得神气活现,但那也只是出于对生活中司空见惯事物的翻转认识而已。
由此,我们可以构建关于“想象”的表达智慧:(1)选取寻常的事物作为故事的发端;(2)让这寻常的事物经历一段奇妙的旅行(当然要考虑到事物本身的特点);(3)再给出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结局。从“现实—想象—现实”,由此,构建文本创作的“体”也就应运而生了。
综上所述,从阅读中探索表达智慧,从表达中提升阅读收获,这是更加高效的语文学习方式。基于核心素养下习作单元的精心编排恰到好处地催生了我们对语文教学方式的反思与提升。理清点、线、面,有效构建习作单元教学,我们在路上。
 
 
 
 

版权所有:教育科研导刊杂志  来稿请寄:北京市昌平区政府街邮局102200-34号信箱 教育科研导刊杂志编委会
查询电话:010-57126718(兼传真)  邮编:102200   投稿邮箱:jykydk@163.com